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研讨会暨校长论坛在宁波工程学院举办

发布时间:2023/5/14 13:53:54 点击数:

5月12日,由浙江省教育厅、宁波市教育局指导,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浙江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中国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创新平台、宁波工程学院主办,超星泛雅集团协办的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校长论坛在宁波工程学院举行。来自近80所高校及杂志社的200余名领导、专家教授参会。

宁波工程学院副校长徐可明主持开幕式。宁波工程学院校长邵千钧致辞,对出席会议的领导、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认为,现代产业学院聚合人才、科技、资本、市场等要素资源,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让教育走出象牙塔,将企业引入学校,是衔接培养与使用的重要纽带。作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先行者和探索者,学校着力从顶层设计、关键要素和持续发展机制,聚焦引领未来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主动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本次论坛汇聚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及其延伸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助推高校建成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蓄水池”,期待大家畅所欲言、共谋发展,将本次论坛开成一次高质量、高水平的研讨会。

宁波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金辉致辞。他谈到,在宁波高速发展的道路上,宁波教育为推动“宁波制造”迈向“宁波智造”贡献着独有力量。宁波工程学院是国家首批50家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高校之一,其杭州湾汽车学院作为宁波前湾新区汽车文化的地标,精准对接新区本土汽车产业发展,对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为新区经济发展扩展了新空间、增添了新活力、培育了新动能。他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进一步汇聚各方力量,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远的站位、更有力的实际行动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市教育局也将携手在甬高校,怀着与城市共成长之心,持续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为宁波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二级调研员王国银在发言中说,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产教融合,深入推进高校与企业、教育与产业、人才与基金的贯通衔接,初步构建具有浙江辨识度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已分两批建设43个省级重点城市现代产业学院,得到教育部高教司和社会媒体的积极评价。王国银认为,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过程中,一要把握产业需要,在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上发挥更大作用;二要把握融合所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关键的在教育与产业的融合;三要把握规律所在,既要遵循产业规律,也要遵循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规律;四要把握人才所向,培养更能适应社会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五要把握保障所能。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努力使每一个现代产业学院都能成长为学生和产业发展路上的一盏明灯。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深入研讨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力举措。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代表之一的宁波工程学院大胆改革创新,在前湾校区推进与新区国际汽车产业城建设的深度融合,成效显著。他希望各高校坚持育人为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校企合作,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坚持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全方位、深层次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建立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互利共生的创新发展格局,携手推动高水平现代产业学院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会上还宣读了《浙江省高质量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倡议(宁波倡议)》。

大会报告由宁波工程学院校长邵千钧主持。《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常务副主编、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余东升,东莞理工学院副校长杨敏林,常州大学教务处处长薛冰,宁波工程学院副校长徐可明分别以《纾困·交融·共生·共赢—产教融合的组织创新》《现代产业学院迭代发展 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现代产业学院的生成逻辑、建设现状与推进策略—基于首批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案例分析》《基于产教融合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实践与探索》为题作了报告。

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施建祥主持校长报告。浙江万里学院副校长马建荣、浙江海洋大学副校长谢永和、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沈月琴、嘉兴南湖学院党委书记盛付祥、天津科技大学副校长高发明、超星泛雅集团项目总监何鑫围绕《产教融合培养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以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为例》《聚焦绿色石化产业 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产教融合与现代粮食产业学院建设实践》《现代产业学院制度创新:校企博士共享工程》《高质量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中的文化建设创新范式—书院制引领下双院制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数字化助力现代产业学院专业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交流。

在当天下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分论坛上,浙江工业大学创业学院院长、浙江省高校创业学院联盟理事长王卫红,宁波大学团委书记周星宇,浙江财经大学创业学院院长童夏雨,宁波工程学院学生处处长、创新创业学院执行院长楼巍华紧扣《产教协同推进双创教育和实践》《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融合递进式”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新财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思考》《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互鉴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