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钱学森之问” ,探索浙江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新思路新举措

发布时间:2023/5/30 12:06:59 点击数:

5月27日,浙江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研讨会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功举办,会议由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指导,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管理分会主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承办,超星泛雅集团协办。省内24所高校的10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论述,交流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的建设经验,共同研讨我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新思路新举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李文钧副校长出席并致欢迎辞,并向与会领导、专家介绍了我校发展历程,以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情况。会议由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教务处处长江全元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林菲共同主持。全省各高校教务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单位相关领导和老师参加了研讨会。教育厅二级调研员王国银作开场讲话,总结了我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总体情况,提出高校要积极推进试点探索,深化招生改革,引导学生加强数学、物理、生物等基础学科课程学习,推动高校和高中的联动与一体化培养,注重大师引领、多维评价。同时强调,高等学校的党委要承担起基础学科学生培养的主体作用。

本次研讨会还邀请到了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副院长余倩,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副院长王娟,中山大学教务部主任陈省平,会议围绕双一流高校各具特色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情况作了主题报告。余倩副院长以志存高远 追求卓越开篇,介绍了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历史沿革和概况,以及“2+2”人才培养模式、强基础、重能力的荣誉课程体系、高端引领·学研融合的国际化培养体系等六大培养特色,并提出了在拔尖学生科学选拔机制、教学思政相融培养、长周期本博贯通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和改革的思路。王娟副院长以钱学森老先生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引,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30余年的拔尖人才培养历程和钱学森学院试验班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及5个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在科学选鉴、大师引领、精心培养、双院融合等方面的育人举措和丰硕培养成果,并分享学校在目标定位、招生选拔、分类培养等方面的进一步思考与探索。陈省平主任介绍了中山大学学在中大 追求卓越的培养理念和培养能引领未来的人的培养目标,从通专融合培养、集中大类培养、本研贯通学习、跨学科学习、国际化学习等方面介绍了中山大学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方面的措施和成效,并分享中山大学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提升卓越教学的有效举措和激励机制。

此外,浙江大学化学系主任姚加、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李文钧、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赵英军、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汤智、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副院长宋清秀、温州医科大学药学系主任赵应征做了交流报告,分别围绕化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物理学、数学、药学等学科介绍了省属高校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方面开展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施建祥做总结发言,提出了继续实施三制三化五贯通培养模式,推动我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取得新成果。

本次会议在浙江省教育厅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指导下,在超星泛雅集团和省内各高校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圆满成功,是浙江省高等教育战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科技人才创新三个第一”“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战略部署的一次大范围研讨和交流,将进一步推动我省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走深走实。